信息來源:wind、農民日報
從2019年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與自治區園藝技術推廣站配合,引進了蚯蚓生物應用技術。秸稈、動物糞便,這些看起來沒有關聯的東西,在“蚯蚓軍團”的作用下,成了綠色循環農業中重要的一環,這種技術叫“蚯蚓套種套養技術”。如今,這一試驗示范項目正在永寧縣有序推進。
寧夏科瑞恒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一處溫棚內,永寧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細心地挑選蚯蚓卵。據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將蚯蚓卵放入秸稈和動物糞便混合的物料里,每個月統計一次試驗數據,測試出最適合蚯蚓生長的物料和配比,然后將蚯蚓和物料放入蔬菜大棚里,就能構建起一條“農業廢棄物-蚯蚓糞肥-農業種植”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鏈條。
“我們的試驗示范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行間式,就是在種植設施溫室內的走溝里面做蚯蚓養殖套種套養的試驗示范,第二種是在蚯蚓壟上進行的套種套養,而第三種則是在溫室與溫室之間的陽畦地上進行試驗。”永寧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藝師謝彥告訴記者,為了讓試驗結果更精準,2020年永寧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部分農戶的蔬菜大棚里也進行了蚯蚓套種套養技術試點推廣。后期將試驗示范和農戶試驗的試驗結果進行對比,最終選取出一組最利于蚯蚓套種套養技術的數值。
據了解,蚯蚓套種套養技術全面推廣后,永寧縣將構建起一條綠色循環農業產業鏈,實現土壤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品質,讓農民在土地上收獲“真金白銀”。